在8月6日进行的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全红婵第一跳就凭借无可挑剔的表现让在场的裁判齐刷刷地给出了满分,并最终以425.60的总分夺得金牌,蝉联了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同时,全红婵以17岁131天的年龄,超过伏明霞,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获得三枚金牌的运动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队断层包揽了金银牌,全红婵与第二名陈芋汐的分差不到五分,但铜牌选手与前两名选手相差了48分以上。
英国《卫报》这样形容全红婵的表现,“全红婵第一跳已再无提升空间,获得满分90分。中文里为此创造的新词‘水花消失术’,确实名副其实。一颗普通的石子都能激起水花无数,更何况她的第一跳还向前翻腾了三周半。”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其报道开篇则引用了一句俗语:“不看你怎样开始,就看你怎样结束。”但是你在第一跳后所有7名评委都给出了10分的满分,这样的开始是后来任何选手都无法超越的。
水花消失术背后的物理学原理
神奇的“水花消失术”的背后是有物理学原理的。跳水时产生的水花是水锤效应造成的。运动员入水后,水面被挤开形成空腔,周围的水迅速涌入填充。这时水突然静止,产生巨大冲击力,把中间的水抛向空中,就形成了水花。
仅从压水花技术的发展来看,中国跳水队就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我国跳水界1975年引进“压水花”技术,之后派生出了四种入水手型。
我国运动员首先采用技术2,随后分别使用了3和4。近年来,运动员普遍采用技术1,即双手相握,手掌受到的冲击力小,压水花的效果也比较理想。跳水入水手型的演变,是运动员和教练用实践经验摸索出来的结果,也是研究人员从理论上探索得到的优化方式。
全红婵入水时不是直直向下,而是侧向一个方向。通过巧妙的肢体动作,把水流变成曲线,同时耗散掉部分能量。这样就能减少水花形成时的冲击力,让水花变小甚至“消失”。
全红婵:汗水造就完美表现,勤奋战胜心魔
据全红婵的教练透露,全红婵从小就用男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训练量比女队员多出200次,和男队员一样的强度。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她都在训练场上拼命练习。为了让动作更标准,水花更小,她每天在陆地上要跳好几百次,水上也要跳一百多次。这种刻苦程度,恐怕常人难以想象。
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全红婵面临着所有跳水运动员都会面临的发育困境。“感觉动作不是很轻松了,翻起来的动作,也不是很顺了。”
体重增加,让全红婵的技术动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动作,一度成为她的“心魔”。“有段时间,我站在跳台上,对这个动作感到恐惧。”全红婵曾经这样回忆。
207C是向后跳水的动作,它对于运动员空中位置的感知、入水角度与时机的控制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此前包括世锦赛、亚运会、世界杯总决赛等重要比赛,全红婵已经几次在207C这个动作上出现了较大失误。这个动作有段时间就像是一个阴影笼罩在她的心头。
为此,全红婵通过更为刻苦的训练战胜技术和心理上的难关。陈若琳举过一个全红婵训练的例子:跳水队一般都是下午1点半开始训练,但全红婵几乎每天都会12点出现在训练房,提前开始训练。“这样的话,她就能比其他人多练一个多小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在这个动作上获得了出色的发挥,也帮助她实现了10米跳台的成功卫冕。
水花消失术”背后,是全红婵刻苦的训练和整个团队的支持,是跳水界一百余年的探索,也是中国跳水队50年来始终如一的追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超球员跑动的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冠足球联赛程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5金杯赛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武汉三镇VS上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热刺比赛直播吗的...